海上东山,潮头正劲!
漳州东山
由主岛和周边66个小岛组成
海岸线长达162公里
十多个月牙形海湾首尾相连
绵延30多公里
东山岛因状似翩翩彩蝶
亦称蝶岛
是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大海岛
海天相接,满眼蔚蓝
纯净的海滨风光,古朴的渔家风情
……
人们爱上东山的理由也许不太一样
有人迷恋她曼妙的沙滩、新鲜的海味
有人欣赏她蜿蜒的海岸线、参天的木麻黄
或许,最可圈可点的是
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魅力东山岛 本报记者 饶超毅 摄
发挥海的优势 建设“海上东山”
■东 报
东山位于漳州南部,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大海岛县,海域面积达到18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2公里,拥有66个离岸岛屿、11个渔港,发展海洋经济资源丰富、基础扎实、优势突出。
近年来,东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挥海洋特色优势,主动融入“海上福建”和漳州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大局,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和“七比一看”竞赛为抓手,大力发展海洋水产、临港工业、滨海旅游,全方位做强海洋经济,打响“海上东山”品牌。
“浅蓝”与“深蓝”并进
加快构建“6+6+X”海洋产业新体系
东山县大澳中心渔港 本报记者 陈逸帆 摄
突出整合资源优势,突出规划引领,突出“向湾外突围、向深海拓展”的海洋产业发展理念,谋划构建“6+6+X”海洋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强县。
1.拓空间,全力做强“六大渔港经济区”。谋划推进总投资达8.1亿元的大产、古港、西崎、旗尾、大澳和冬古等六码头建设提升,目前正在全速推进当中。预计到2023年,基本完成“六大渔港”建设,逐步配套发展渔港水产冷链物流、渔港休闲渔业产业,到2025年,基本建成产业融合示范的现代渔港经济区。同时,大力开展海上无序养殖专项整治和生态化养殖,近三年累计整治对面屿、马鞍屿、八尺门海域等无序养殖,共清退整治海上养殖面积2.13万亩,在全市率先推动生态化养殖,升级改造塑胶渔排2.34万口、塑胶浮球筏式养殖超过3万亩,打造下西坑等新样板,为水产养殖拓展空间、造优环境。
漳州鑫瑞水产有限公司的皇金鲍养殖基地 本报记者 陈逸帆 摄
2.创品牌,推动建设“六个现代生态养殖片区”。坚持“一片区一品牌”,科学规划铜陵皇金鲍、下西坑贝藻类、岐下斑虾类、乌礁湾仿野生鱼类、宫前湾深远海养殖、东古亲营紫菜养殖等六大现代生态养殖片区,成功引进并开工总投资超过25亿元的中国海洋生态牧场、总投资8.6亿元的铜陵皇金鲍养殖综合体、总投资6亿元的海天阅深海养殖等一批大项目,作为未来的支柱项目,全县高质量发展渔业的基础更加厚实。上半年,全县渔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增幅5%,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超过20万吨,增幅达到5.11%,均居全市第一。
3.强配套,打造形成水产品“产供销”全链条。推动建设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两支船队,完成全县近千艘近海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建设海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整合盘活东海岸保税仓、闽台渔业城、大澳渔港经济区等资源,建设东山岛全球水产品集散基地;推动设立规模近10亿元的产业基金,谋划建设产业融合示范项目,到2025年打造形成东山水产品“产供销”全产业链。
“集约”与“集群”并重
强力打造“2+3”新型工业新格局
福建绅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马养殖基地 本报记者 饶超毅 摄
科学统筹工业发展,突出“亩均效益”,坚持“集约”与“集群”并重,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应,打造“2+3”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1.推动“两个园区标准化”建设。完善海洋生物科技园、临港产业园区的污水处理、水、电、气等配套,建成开投集团财富中心,做好城垵经济产业园托管后续配套工作,打造“百企入驻、千岗引才、万人就业”的产业新平台。
漳州旗滨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窑多线光伏组件高透基板材料项目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 饶超毅 摄
2.做强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注重发挥海洋生物科技园的功能,推动城区企业“退城入园”,近两年来新签约、投产合力盛、宏威生物等21家水产品企业,持续强化政府帮扶力度,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上半年,全县80家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81.73亿元。预计到2025年,水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实现较大突破。
3.做强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旗滨为玻璃产业链的“龙头”,推动生产线升级改造、引进上下游企业项目,大力发展镀膜玻璃、电子玻璃、光伏玻璃、药用玻璃等高端玻璃产业,到2025年,全县产值超亿元玻璃企业10家以上,玻璃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实现把“一粒沙”做成一条“百亿产业链”。
4.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建设1500亩光伏产业基地,推动一道新能源、旗滨一窑多线光伏组件高透基板材料等项目投建投产,一道新能源项目即将投产,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产值可突破百亿,形成又一百亿产业链条。
“颜值”与“产值”并举
充分激发“10+8+8”滨海旅游新动能
鱼骨沙洲,因退潮时才露出一个形状类似大鱼骨的沙洲而得名,近年来成为东山旅游新热点,每天吸引数千名游客。本报记者 陈逸帆 摄
滨海旅游是东山的最大特色,东山的定位就是建设国际旅游岛。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谋划实施《加快建设“一海九湾七基地”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规划,全面提升滨海旅游。
1.高标准建设“十大景区”。致力打造海岛休闲度假目的地,充分运用“山海”特色,规划建设南门湾、屿南湾、马銮湾、金銮湾、澳角湾、西埔湾、铜陵古城、鱼骨沙洲、凯景水世界等“十大景区”,形成“山海湖都是景”的旅游格局,推动新老景区各具特色、相互和谐,打造一批世人向往、游客欢迎、群众喜爱的滨海旅游新亮点。
东山黄道周纪念馆 (资料照片)本报记者 饶超毅 摄
2.高质量提升“八大业态”。我们以文化激活旅游业态,融合“三公”(关羽、黄道周、谷文昌)、海岛等文化,做强红色培训游、海上运动游、登岛串岛游、休闲垂钓游、婚纱摄影游、文旅影视游、帆船帆板游、全域乡村游等“八大业态”,推动海上看东山、运动迸激情、文化润人心等业态项目落地建设,让业态建出高水平,让游客“游”出高质量。
3.高品质完善“八大配套”。注重完善“吃、住、游、行”等旅游要素,不断提升智慧旅游、高端酒店、高档民宿、旅游标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交通、旅行社、导游等“八大配套”,推动悦华酒店、高铁入岛等相关项目加快建设,做大做强“住宿圈”和“交通网”。力争到2025年,建成一批五星级酒店、高端民宿和相关旅游专线。同时,引入运用一批新技术,让游客便捷出行、掌上游览、高端体验,打造旅游新热点、新样板。
2022年9月9日《闽南日报》9-12版
本期编辑:赵露佳 邹美玲 吴辉煌
值班主任:陈岩